台北好水電子報第29期
第 29 期(106.12.10 出刊)
開新視窗-北水處首頁 開新視窗-訂閱或取消 開新視窗-歷史資料 開新視窗-聯絡我們
好水知透透 好水生活專欄 好水報馬仔

符合水質標準就安全嗎?

一、什麼是水質標準?

  水質標準是規範水體中污染物及其它可能有害或影響人體健康、生物與環境等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所訂定的管制標準。依據我國飲用水管理條例第11條第1項規定:「飲用水水質,應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自來水係取自河川原水,經淨水場淨化處理後,輸送至用戶家水龍頭,可供人飲用,自當屬於飲用水範疇,故須符合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

二、飲用水水質標準包含哪些項目?

  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6年1月10日最新修訂頒布的「飲用水水質標準」管制項目多達68項,主要可概分如下:

(一)細菌性標準:包括大腸桿菌群及總菌落數等2項。

(二)物理性標準:包括濁度、色度、臭度等3項。

(三)化學性標準:共63項指標,又可分為:

1.影響健康之物質:如砷、鉛、鎘、汞等重金屬、農藥、總三鹵甲烷及揮發性有機物等44項。

2.可能影響健康之物質:如氟鹽、硝酸鹽氮、銀等5項。

3.影響適飲性之物質:如鐵、錳、銅、鋅、鋁、氨氮、總硬度、總固體溶解量等12項。

4.以及自由有效餘氯、氫離子濃度指數等2項。

三、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各項水質指標限值是如何訂定的?

  飲用水水質標準各項水質指標項目的訂定,主要是考慮保障民眾飲水健康,以及考量水的安全、外觀及適飲性。其評估步驟是非常嚴謹的,包括醫藥科學上(健康影響)的考量、環境背景的調查、淨水處理技術、檢驗技術、經濟效益及社會大眾接受度。

  一般是以70公斤重的成人每天飲水2公升,喝了70年後對健康無任何危害影響的容許濃度,做為水質標準指標項目的最大限值。以民眾所關心的「總三鹵甲烷」為例,若長期飲用總三鹵甲烷含量為0.1 mg/L的水,喝一輩子,其致癌的風險大約為十萬分之一,而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最大限值為0.08 mg/L,與美國相同,低於日本與歐盟的標準限質0.1mg/L,其終生致癌風險約低於十萬分之一。而北水處供應的自來水,總三鹵甲烷含量約平均為0.007 mg/L,低於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最大限值的十分之一,其終生致癌風險約低於百萬分之一,相當於一個成人終生只抽1.4支香菸,因而罹患癌症、心臟病的風險,或終生只喝0.5公升酒(酒精濃度12.5%以下)造成肝硬化的風險,這個機率微乎其微,對人體健康而言,是相當安全的標準。〔詳閱內文〕

走訪草山秘境-陽明湧泉系統

  1928年到1932年日治時期陽明山地區就興建了一個水道系統,稱之為「草山水道系統」,它包含各個主要水源、輸水渠道及水管橋等相關設施,整個系統保存完整,在民國93年已經由臺北市政府公告為第111號市定古蹟。而這個草山水道系統共有4個水源,其中位於紗帽山半山腰的第3水源,就是眾人所熟知「陽明湧泉」,目前也仍然是天母地區飲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

  陽明湧泉的特色最常為人知的是在它的湧出口的地方,因為光線折射的原因故呈現淺藍色,所以有藍寶石湧泉的稱號。還有就是它經過層層礦石天然過濾,再從岩石縫隙間湧出,水質潔淨,全年也保持攝氏20~22度左右的溫度,所以飲用起來,感覺冬暖夏涼。經過北水處長期的化驗分析,這個湧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適中,口感非常好,而且不必經過沉澱、過濾等一般的淨水處理過程,設備維護成本相當低,是極佳的自來水水源。      

  陽明湧泉的水質,經過北水處長期的監測結果,符合包裝水水質標準,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此外,北水處也在湧出口的下游設置了消毒系統,經過消毒後的水才會成為自來水,再由管線輸送到用戶的家裡,所以下游的用戶可以安心的飲用。      

  草山水道系統的路線是屬於以前從金山往返天母一帶的魚路古道後段,目前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已經把這條步道整建規劃為親山步道,是屬於七星山系的「天母古道親山步道」,遊客可以由中山北路七段底的天母古道起點,沿步道階梯向上爬,或是由文化大學旁的愛富三街12巷,沿天母古道步道向下走,都可以到達陽明湧泉區。      

  陽明湧泉平時不開放,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避免造成水源的污染,確保自來水的潔淨與安全。北水處也曾經主辦限額導覽活動,開放時間都會有人員在現場進行管制與解說,讓民眾也有機會能一窺神秘的陽明湧泉。近年來北水處也會配合天母地區「天母水道祭」活動,定時管制開放,而「天母水道祭」是由民間團體「草山生態文史聯盟」及天母地區國中、小學合作辦理,開放時間大約是每年的3、4月間,民眾可以經由「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的網頁獲得開放的資訊。〔詳閱內文〕

     

學校沒教的自來水供水知識

一、大臺北地區自來水供水概況。

  北水處肩負大臺北地區390餘萬人口的供水重任,若包含支援臺灣自來水公司部分則高達600萬人,普及率已達99.6%,是臺灣地區最大的供水管網系統。大臺北地區的水源97.28%來自新店溪上游的南勢溪與翡翠水庫,每日取水量可達378萬噸,為臺北地區主要的水源,並已經劃定為「臺北水源特定區」,設有專責單位管理,確保水源區不受汙染。另外2.72%的水源則來自雙溪、陽明山等高山水源,相關水源亦劃設為水源水質保護區,所以臺北地區的水源在相關單位努力下都已受到很好的保護。

  北水處設有直潭、長興、公館、雙溪及陽明等5座淨水場,從水源取得的原水即輸送至這5座淨水場作處理,這些淨水場每日處理能量總計達454萬噸,遠大於臺北地區每日所需的配水量214萬噸,這其中又以直潭淨水場出水量每日可達340萬公噸為最大。淨水場處理好的清水經由2條清水幹管、131座配水池、85座加壓站、3,935公里長的輸配水管線及2,412公里長的給水管線,將乾淨的水輸送至家家戶戶,讓所有的市民打開家裡的水龍頭即有乾淨的水可以使用。而且臺北地區的供水管網係雙線供水網絡,各供水分區皆能相互支援,另設監控中心隨時掌握各地水壓及水量變化,更進一步確保供水無虞。

二、停電影響供水原因

  北水處理過程皆須用到電,尤其是加壓站更需靠電力才能將自來水加壓送至各地,但北水處中、大型重要加壓站均設有緊急發電機之備用電源,停電時供應抽水機運轉電力,其餘小型加壓站因偏離住宅區、位處室外無建築物且無適當空間,較難管理,另台電長時間停電頻率較低等因素,雖未設置發電機,但已簽定租用緊急發電機契約,同時現場增設發電機接線箱,減少現場作業時間,以利迅速使加壓站恢復正常運作供水。

  另為避免台電公司因電源不足需實施限電,造成北水處重要供水設施停電影響供水,北水處已函請台電公司並同意將幹管大型加壓站輪流停電組別更改為H組(該組為國防、交通、醫院、政府機關等重要場所,在輪流停電時會優先排除停電)。

三、加壓站運轉節電措施

  以往北水處加壓站之抽水機供水系統,大都以定速運轉為主,惟因供水量需求隨季節氣溫變化呈現差異性,且每日亦有尖、離峰之負載變化,使供水壓力無法維持在一適當穩定的範圍,往往導致管網壓力過高,造成能源之浪費;或因管末壓力過低,無法滿足用戶之需求而造成民怨。      

  故自95年起,北水處投入變頻器的建置,就像家中冷氣機大都改成變頻是一樣的,它可依據管網需求水壓藉由變頻器無段變速的特性,增、減抽水機轉速,可維持管網最適之水壓,達到穩壓及節能的目的。以95年為基準,以105年而言,每年可節省5千萬度電力。〔詳閱內文〕

普設直飲-讓臺北處處可直飲好水

  臺北的自來水取自水質良好的新店溪水源,在妥善的水源保育、淨水處理、健全的供水系統、24小時水質監控等綜合條件下,供水水質符合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更媲美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供水水質,適合直接飲用,安全無虞。

  自來水直飲一直以來是先進城市的指標之一,為配合北市府自來水直飲政策及打造臺北市普及的戶外自來水直飲環境,北水處自104年起考量戶外公共場域人潮聚集處且不便取水之飲水需求,優先於戶外公共場域建置直飲台,預計105年至107年底將於戶外公共場所增設250處直飲台,期望遍佈戶外公園、綠地、廣場、各遊憩觀光景點、藝文場域、登山步道、自行車道周邊等,除提供方便安全飲水點及環境外,更將普及臺北市每個角落,直飲普及化後民眾於戶外將隨處可就近飲用自來水,鼓勵民眾多喝臺北好水,少買瓶裝水,減少資源浪費,對節能減廢貢獻一份心力。

  北水處為了妥善規劃臺北直飲策略,蒐集國外各大城市直飲情報,尤其是戶外直飲台設置情況,如法國巴黎市區336處公共場域合計設置722台、澳洲墨爾本市中心共設置272台,均以公園及觀光遊憩景點為主,以服務水準而論,每個直飲台約服務2~3千人。此外日本東京,因日本民眾普遍認同自來水可直飲,打開水龍頭就可喝水,除了重要的公園、觀光景點、車站及公有建物有提供飲水台服務外,其餘戶外場域很少額外設置直飲台。美國舊金山為了搭配推動禁用寶特瓶政策,市區內禁賣600cc以下瓶裝水,特別在每台直飲台設計水壼取水專用龍頭,以鼓勵民眾攜帶水壼,此種作法值得臺北參考借鏡。

  臺北直飲推廣起步較晚,較多數先進國外城市相較仍明顯不足,因此,現階段推廣直飲的重點,除了普設直飲台、打造友善的戶外自來水直飲環境外,近年更積極推動行動直飲,於臺北市各重大活動,讓民眾體驗直飲,感受優良品質的臺北好水來深化民眾直飲觀念,讓直飲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期民眾普遍認同自來水可直飲,扭轉民眾喝水的習慣,讓我們一起朝環保乾淨飲水城市邁進。

2017公館聖誕季 自來水園區歡樂登場!

  一年一度的公館聖誕季又來了!從11月25日起到12月31日,北水處將在自來水園區舉辦為期1個月的公館聖誕季,除了園區內將設置大型聖誕花牆及繽紛燈飾外,12月24日晚間將於水園區舉辦盛大聖誕音樂會,現場除了有小朋友喜愛的帶動跳及百變泡泡奇幻秀等多段驚奇表演暖場,今年再次邀請到葉樹涵教授及臺師大管樂隊在現場為大家帶來壓軸表演,保證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音樂體驗;此外,為與民眾同歡,自來水園區(12/24)當天開放免費入園,歡迎大家一起來園區慶祝聖誕佳節。〔詳閱內文〕

臺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榮獲第6屆臺北市暨國家環境教育獎機構組特優

  自來水園區於101年2月6日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積極辦理環境教育推廣工作,在104年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合格,並於106年展延通過;自來水園區自101年起已培訓4期環境教育解說員,運用志工力量投入各項活動,持續致力發展環境教育主題課程,針對不同對象提供豐富多元課程。

  每個人都應該是負責任的公民,北水處以臺北自來水園區這個開放大眾參與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以主題式課程將臺北自來水的歷史、臺北自來水的現在進行式、以及水資源相關知識的點線面,統整成系統化的方案,讓每個參與者樂於成為負責任的公民,我們深信在環境教育中重現水資源的價值,以環境覺知、知識、倫理及行動技能作為環境教育之基本概念,能夠激發更多人對於水資源之覺知,進而在未來持續關心並且共創永續未來。      

  想了解自來水的故事嗎?歡迎參加我們的課程,有興趣的民眾或團體可以洽臺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官網http://twpeec.water.taipei或電話:02-8369-5138)詢問相關內容。

學童節水教育推廣 讓學童於生活中實際體驗節水

  由北水處主辦的「106年度節水節電體驗營」,從9月份起至11月底,免費至臺北市國小巡迴演出60所學校共120場次,首長於9月5日上午在立農國小正式揭開活動的序幕。

  北水處長期致力於節水教育推廣,從102年起推動節水成績單,104年推出節水兒童劇至國小巡迴演出及發送全市國小三年級親子共學單,將節水知識融入,包括節水妙招、認識水表及住家附近的緊急取水站寶藏圖等,於105年起開辦節水體驗營闖關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將節水教育向下札根,讓學童於生活中實際體驗節水。

  今(106)年除了延續去年之「情境戲劇」和「大地遊戲」的闖關體驗活動外,更與環境保護局進行跨局處合作,將節電的概念一同放入體驗營中,使學童除了能得到節水知識外,更可將節電的方法帶回與家人同享。

  闖關內容活潑而緊湊,先由水天使和學童一同唱跳水之舞,接著分別開始進行3個關卡,包含:愛護環境愛惜水「一滴水多次用」、節能知識大會考「電流急急樂」、自來水的運輸「好水接力棒」等,最後則是現場舉手搶答之有獎徵答,讓小朋友充分學習到自來水和電力的來源,以及如何重複利用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