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好水電子報第24期
第 24 期(105.9.10 出刊)
開新視窗-北水處首頁 開新視窗-訂閱或取消 開新視窗-歷史資料 開新視窗-聯絡我們
好水知透透 好水生活專欄 好水報馬仔

自來水含鉛對健康的影響

一、為什麼自來水管線會使用鉛管?

  鉛管因具耐壓及延展性,在1920到1970年代前廣泛應用在自來水管上,因而各國發展較早都市,如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德國柏林、比利時安特衛普、日本東京、大阪等都還有部分鉛管。而臺北於68年停止使用鉛管作為用戶給水外線,目前輸配水管均未使用鉛管,僅有少部分用戶給水外線及屋內管線殘留鉛管,比例約為1.7%。

二、鉛對健康之影響

  鉛是一種灰色柔軟重金屬,不易腐蝕,可經由食物、水及空氣等方式進入人體。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之估計,由飲用水攝入之鉛含量約為由食物總攝入量之1/10;都市環境(尤指含鉛汽油所致空氣污染)可能導致較食物更多之鉛攝入量,對孩童甚至可能高達3~4倍;成年人每天大約攝取200微克(μg)的鉛,如果長期每日攝取量超過0.6 mg(毫克),將造成終身性的累積鉛中毒。

  鉛急性中毒之情形極為少見,多為長期暴露所致累積性中毒。當血中鉛濃度高達40-60μg/ mL時,即可能導致腦神經病變,逐漸造成四肢麻痺、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貧血、消化系統障礙及慢性腎臟病的機率;當血中鉛濃度高達100~120 μg/mL時,可能造成不可恢復性的腦部損傷,對孕婦(腹中胎兒)及孩童身體發育與智能發展造成遲緩,影響尤其嚴重。

三、自來水中鉛的管制標準

  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自87年訂定,其中鉛最大容許量為0.05mg/L,環保署為確保民眾飲用安全,參考世界各先進國家水質標準修訂鉛最大容許量為0.01mg/L,並自102年12月25日實施迄今,此標準與國際同步。

  飲用水水質標準訂定時已考慮人體健康風險及代謝能力,以70公斤重的成人,每天飲用2公升的水,喝了70年後對健康無任何不利影響為最大限值,故長期飲用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的飲水,其健康安全無虞。

四、臺北的自來水鉛含量及監測頻率和結果如何呢?

(一)104年鉛管事件以前

1、淨水場原水每半年檢測1次,原水鉛含量均符合我國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鉛含量限值(0.05mg/L)。

2、淨水場清水每半年檢測1次,清水鉛含量大部分未檢出,少數微量檢出者為環境背景所致,水質均符合我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鉛含量限值(0.01 mg/L)。

3、供水管網設置97個代表點監測自來水鉛含量,每年檢驗1次,近5年檢驗結果大部分為未檢出,少部分檢出者均符合我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鉛含量限值。

(二)鉛管事件後採行的強化措施

1、鉛管分佈路段設置600個監測代表點:依鉛管分佈路段主動規劃600個監測代表點,持續進行自來水鉛含量檢測, 104年12月已完成所有代表點規劃與設置及第1輪600點水質檢測,並分批於北水處網站公布相關資訊。檢測結果均符合我國、世界衛生組織、歐盟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鉛含量限值。105年起持續每半年檢測自來水鉛含量1次,直到完成鉛管汰換為止。

2、供水管網增加監測頻率:供水轄區97個代表點監測自來水鉛含量監測頻率,105年起由每年檢驗1次,增加為每半年檢測1次。

3、委請第三公正單位平行檢測:104年12月及105年5月已委託公正的學術研究機構(台大公衛學院),就鉛管分布路段600個監測代表點勾選二分之一(300點)進行平行比對檢驗,檢驗結果除均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鉛含量限值外,並證實北水處之檢測結果相當準確,具公信力。

4、地方主管機關稽查:臺北市環境保護局104年10月及105年3月稽查北水處供水轄區臺北市代表點自來水鉛含量,全部合格。104年12月、105年2月、5月又分別稽查鉛管分布路段代表點,亦全部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

五、用戶如何避免使用含鉛自來水?

(一)鉛管用戶長期或夜間未用水,鉛管部份可能溶出略高的鉛,可於用水前先行排放2至3分鐘,作為清潔或浴廁之用,再行作為飲用。

(二)避免取用經熱水器管路的水來飲用、煮食。

守護綠色環境-自來水淨水淤泥回收再利用

  北水處目前供水轄區涵蓋臺北市全部及新北市中和、永和、新店及三重等地區,供水人口約 391 萬人,若加上支援新北巿板橋、新莊等地區人口用水,實際供水人口超過 500萬人,每日出水量 230 萬噸,是北臺灣最大的供水系統。而原水引入淨水場後,經加藥、混凝、沉澱等淨水處理過程,原水於處理過程中的沉積物等雜質產生淨水淤泥,抽送至淤泥處理廠,經濃縮及脫水後製成淤泥餅,北水處淤泥餅年產量約60,000噸,與處理水量及原水濁度呈現正相關。淤泥產量易受季節因素影響,且近年常因汛期颱風暴雨致原水濁度飆高,淤泥量有增多之趨勢。

  北水處淤泥餅年產量約60,000噸。原本自來水事業所產生之淤泥餅最終處置方式為免費進入垃圾掩埋場供作垃圾掩埋覆土之用,於92年起淤泥餅送至掩埋場掩埋需收取每噸2,312元之處理費,這種處理方式除了浪費土地資源外,隨著掩埋場使用年限將至及進場處理費用日益增加,故尋求以再利用方式最終處置淤泥餅。而近年來淤泥餅再利用方式以製成水泥與紅磚為主,換句話說,北水處在原水處理過程中除了製成自來水外,唯一的副產品就是淤泥,92年起北水處所有的淤泥皆製成淤泥餅,全部回收再利用製成水泥與紅磚,所以北水處是名符其實的零排放的綠色企業。〔詳閱內文〕

自來水直飲,喝水不用再煮沸

  自來水是否可以直飲,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進步的指標。推動自來水直飲,是北水處責無旁貸的使命,不僅是對市民的承諾,更讓大家用得方便,喝的安心,使臺北市成為國際一流的城市。

  臺北的自來水供水水質已達世界一流水準,完全符合我國、先進國家及世界衛生組織之飲用水水質標準。除不含病菌外,水中幾乎不含農藥、重金屬、三鹵甲烷等化學物質,水質安全穩定、衛生可口。另民眾習慣將水煮沸後再飲用,此作用目的一般在殺死細菌,對水質優良的台北好水是不必要的,因自來水處理過程中會加氯消毒,使自來水中維持適當的餘氯量,即為了確保在輸送過程中水質安全,不會滋生病菌。且自來水中添加之氯量極低,只在0.4~0.6ppm左右,對人體是無害的。

  由於市民長久以來習慣飲用煮沸過的自來水,對於直飲自來水尚存疑慮。對於自來水直飲的推廣,本處優先從公共場所開始著手,除已陸續於捷運站、學校及公園等場所自行或輔導設置直飲台,並將針對觀光飯店及2017年世大運場館等指標地點進行輔導與推廣;後續再推廣到一般用戶,循序漸進而全面展開。

  為確保直飲台飲水品質,除管理單位每日落實自主維護管理作業外,北水處定期進行水質檢驗(檢項包括濁度、餘氯、pH、總溶解固體量及大腸桿菌群),另地方環保主管機關也不定期進行水質抽驗。歷年來檢驗結果,水質均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安全無虞,市民大眾可安心飲用。

提供質優量足自來水

  臺北市自來水普及率已達到99.6%,與東京都、新加坡等都會相比毫不遜色。當然自來水建設的發展不是一蹴可及的,以臺北地區而言就經過百年以上的發展歷程,早在1910至1940年代,日本人在臺北埋設了最早的自來水管網,稱為臺北水道,主要集中在艋舺、大稻埕和臺北城周邊,大約能服務40萬人。除了臺北水道之外,當時臺北盆地周邊還有5個小型水道網,分別稱為淡水水道、北投水道、士林水道、新莊水道、板橋水道,多半取用附近山澗溪流水源,只有板橋水道的水源來自現在永和水源路一帶的平地水,算是比較特殊的。目前除了草山的幾個水源迄今仍持續湧出外,其他小型水源目前多已枯竭或者受污染不能使用了。

  要確保穩定供水,達到不缺水不停水的目標,除了前面所述的建立供水系統的備援備載外,另外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降低管網的漏水率,近年來北水處積極推動供水管網改善相關工作,於2003至2006年執行供水管網中程計畫,2006至2025年進一步規劃20年「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計畫」長程策略方針,以經費207億元,分4個階段執行,目標將漏水率降低至10%以下。第一階段2006-2012年計畫已執行完畢,目前正執行2012-2016年第二階段計畫,全面推動以小區計量工法進行漏水改善,經過北水處同仁這10年來的努力,漏水率由2005年26.99%下降至2015年的15.58%,轄區每日配水量由2005年230萬噸降至2015年186萬噸,每日配水量減少約43萬噸,這些就是改善管網漏水所節省下來的,1年節省1/2座翡翠水庫的水,所以2015年上半年臺灣地區發生旱象,許多縣市紛紛執行限水政策,唯獨臺北市完全無需限水,而且有能力增加支援供水,將水賣給其他縣市。以上北水處這些努力都是在提供民眾一個穩定可信賴的供水環境。〔詳閱內文〕

代繳戶發票小額獎金自動匯入原扣款帳戶 讓您領獎更便利!

  以金融或郵政機構帳戶扣繳水費者,扣繳成功之帳戶號碼將併同電子發票資訊傳輸至財政部電子發票平台存證,如發票中獎(五、六獎或無實體電子發票專屬仟元獎),獎金自動匯入原扣款帳戶。

※適用對象:用戶以金融機構或郵政機構存款帳戶(不含信用卡)扣款繳費者。。

※開始期別:105年5月起成功扣繳水費開立之電子發票(發票年期別105年5-6月起)。

※適用獎項:統一發票五獎、六獎及無實體電子發票專屬仟元獎(現行為2仟元)。

※作業方式:

1.北水處於金融(郵政)機構回傳水費扣繳成功資訊至北水處3日內,將包含完整用戶扣款帳戶資料之電子發票存證檔上傳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

2.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於開獎月28日提供發票中獎清冊,北水處下載後將寄送中獎通知。

3.財政部印刷廠依發票中獎清冊將獎金匯款資訊傳送至相關金融(郵政)機構,於開獎日次月6日將中獎獎金匯入原水費扣款帳戶,例如105年7、8月發票,將於10月6日匯入中獎獎金。

4.適用水費代繳戶發票小額獎金匯入原扣款帳戶者,無法以四大超商多媒體機(KIOSK)列印中獎電子發票證明聯,以避免重複給獎。其他發票獎項中獎時,仍須自行至四大超商利用多媒體機(KIOSK),輸入繳費憑證上之「載具號碼」,列印中獎電子發票證明聯,持憑至代發獎金單位(郵局)領獎,故仍請妥善保存「繳費憑證」以免影響權益。

5.不同意發票小額獎金直接匯入原水費扣款帳戶者,請向北水處各服務據點提出申請,自生效日起,所繳納之各期費用,發票中獎時,請自行至四大超商利用多媒體機(KIOSK),輸入繳費憑證上之「載具號碼」,列印中獎電子發票證明聯,持憑至代發獎金單位(郵局)領獎。

 詳細內容請上北水處網站http://www.water.gov.taipei查詢

節約用水有規劃,查漏、節水一起來

一、北水處從下列構面推動用戶節約用水

1.大用戶-除裝設設智慧水表協助用水管理外,本年度業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協助辦理節水輔導,預計輔導40家大用水戶,未來將視成效與用戶需求,再逐步擴大。

2.機關學校-訂定「臺北市政府104-107年機關學校節約用水實施計畫」,以103年為基期,逐年降低2%,至107年降低8%:每季管控用水量,找出用水量增加最多5個單位,赴現場勘查並提供改善建議。

3.一般用戶-除舉辦節水園遊會等宣導活動外,下半年規劃辦理家戶到府節水服務,配合一般用戶需求提供馬桶查漏、調水龍頭節水、安裝省水龍頭與檢測水質服務。

4.學童教育-製作節水親子共學單發送全市國小三年級學童,並到校舉辦100場節水體驗營,強化學童節水概念,帶回家庭實作節水。

二、北水處規劃家戶到府節水服務之對象與範圍

  北水處轄區用戶數中,家庭用水量就占60%以上,只要每戶每人均能落實每日節省10公升用水,成效就很驚人,因此,為協助家庭用戶,北水處於下半年規劃家戶到府節水服務,先針對用水量較大之家庭用戶著手,到府服務以查漏、節水與驗水為主軸,其執行內容包括:〔詳閱內文〕

自來水園區親水節活動

  親水節不但是讓小朋友及青少年歡樂過暑假的歡樂節慶,更是親子的歡樂園地,今年鑑於水情良好,特別擴大戲水設施範圍,讓更多人享受戲水樂趣;活動規劃比去年更加豐富,除了開幕活動之外,並與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合作於7、8月的週末假日推出原住民文化系列活動,讓民眾在親水之餘,也能認識多元文化。

  北水處今年在6/25至8/31間舉辦第13屆親水節,為了讓大家都能享受不同樂趣,今年特別在噴泉庭園區增設遊樂設施,設施包含2處溜滑梯以及富含韻律感的噴水廊道,搭配原有的清涼水柱,適合爸爸媽媽與小朋友一起互動遊玩,是小小朋友另一個最愛的戲水空間,也是親水節期間限定的戲水區域。〔詳閱內文〕

環境教育時數認證課程及臺北水道水源地-小小解說員體驗營

  環教認證課程:解說員帶領每位學員拜訪自來水博物館、公館淨水場及小觀音山生態認識台灣最初的自來水系統,室內課程透過簡報與影片比較缺水國家與台灣的用水便利性,讓學員重新思考「水」的價值及影響力,再經由認識水足跡使學員明白生活中無處不耗水,處處均可省水的道理來發想如何從生活中節省水資源並加以實踐。

  自來水園區環教中心深受喜愛的暑期營隊活動,今年推出國小3日不過夜的「105年暑期營隊【臺北水道水源地-小小解說員體驗營】」營隊活動,活動於7月19-21日正式開跑。透過精心設計、寓教於樂的活動,經由環境教育體驗營隊活動了解臺北自來水園區悠久的歷史建物及豐富的生態,學員們學習到百年至今的自來水系統演變,更特別讓學員有機會透過科學調查的方式,親自收集生態數據,了解環境對生物種類與數量的影響,營隊過程中學員對於台灣古今自來水流程表達了高度的好奇心與驚奇感受,更在成果發表時提及現在生活中擁有便利的自來水應該感恩與珍惜,自然觀察的活動讓孩子建立正確的環境倫理價值觀,進而落實於日常生活愛惜生命,成效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