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草山的藍寶石湧泉秘境
1928年到1932年日治時期,為了滿足台北城快速增加的人口用水需求、補充觀音山水道系統的供水能量,日本政府在陽明山地區探勘發現3處天然湧泉,評估後運用第一與第三湧泉興建了一個水道系統,稱之為「草山水道系統」,主要包含2個水源、輸水渠道、管線及水管橋等設施,整個系統的都是運用自然地形以重力來輸送,並充分利用高差設置了臺灣第一也是唯一一個採用清水發電的自來水系統。草山水道系統保存完整且運轉良好,除了發電所因不符效益轉為古蹟保存外,仍秉持初心持續供應著陽明山山仔后與天母高地區居民的用水,而整個系統也在民國93年由臺北市政府公告為第111號市定古蹟。
草山水道系統中,位於紗帽山半山腰的第三水源,就是眾人所熟知「藍寶石湧泉」。為何第三湧泉稱為「藍寶石湧泉」呢?這是由於它經過層層礦石與黏土層天然過濾後,從岩石縫隙間湧出,水質相當潔淨清澈,在湧出口因光線折射呈現淺藍色,因而有著藍寶石湧泉的美稱。由於第三湧泉屬於深層泉水,蘊含著紗帽山的溫柔且堅定的情感,全年保持攝氏20~22度左右的溫度,所以飲用起來,特別感覺冬暖夏涼。北水處經過長期的監測與化驗分析,湧泉的水質良好,不必經過混凝、沉澱、過濾等一般的淨水處理過程即已符合飲用水與自來水水質標準,可以直接飲用,而且水中所含礦物質適中,口感非常好,是極佳的自來水水源。此外,北水處也在湧出口下游設置了消毒系統,經過消毒後的水才會成為自來水,再由管線輸送到用戶的家裡,所以下游的用戶可以安心的飲用。
草山水道系統的路線,是屬於以前從金山往返天母一帶的魚路古道後段,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已經把這條步道整建規劃為七星山系的「天母古道親山步道」,遊客可以由中山北路七段底的天母古道起點,沿步道階梯向上爬,或是由文化大學旁的愛富三街12巷,沿天母古道步道向下走,都可以到達第三湧泉區。
在前往第三湧泉的路上有很多值得駐足欣賞的地方,首先在「天母古道」的起點,可以看到左前方高地上有一棟特殊的建築物,就是「草山水道系統」中的「三角埔發電所」,當年就是利用湧泉輸水的高差來進行發電的,然後沿著階梯向上,在步道上半段會看到路旁的黑色大水管,再向上爬到階梯最頂端,可以看到「草山水道系統」中的「調整井」,由於地形落差的關係,遊客在這裡可以聽到調整井內傳出隆隆的水聲,而在「調整井」下方的水龍頭,就是北水處特別由井內引出的「第三湧泉」,讓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湧泉水的甘甜,享受一下流汗後的清涼滋味。
接下來左轉經一段約1.5公里的平緩步道,走在這段步道上,遊客的腳就踩在古蹟「輸水渠道」上,雖然看不見輸水渠道,但能在古蹟上漫步,也可算是一種難得的體驗。這段平緩的步道向來是健行遊客的最愛,因為這裡樹蔭濃密,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非常舒爽宜人。而且區域裡的生態景緻豐富多元,天母古道雖然海拔只有300公尺左右,卻有著熱帶、亞熱帶及暖溫帶闊葉林等三種生態的壓縮型生態系環境,相當值得一遊。走完1.5公里的平緩步道,前方就是「第三湧泉」管制區了。進入之後,除了可以看到著名的草山水管橋與松溪的金黃瀑布之外,到達湧泉湧區口後,就可以親眼看到並飲用傳說中的藍寶石湧泉水了。
特別提醒,第三湧泉區平時不開放,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造成水源的污染,確保自來水的潔淨與安全。近年來北水處配合天母地區「天母水道祭」活動,定時管制開放民眾參觀。「天母水道祭」是由民間團體「草山生態文史聯盟」與天母地區國中、小學合作舉辦,活動時間大約是每年的3、4月間,民眾可以經由「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的網頁獲得相關資訊。
家中自來水異臭味哪裡來?
一、水中的異臭味與自來水的氯味的區別?
民眾反映家中自來水異臭味,其氣味通常指的是消毒水味、藥味或臭味,與自來水加氯消毒產生之氯味是截然不同的,那麼自來水的氯味是什麼呢?民眾在家中洗衣服時使用漂白水聞到的,或到游泳池游泳時,空氣中聞到的味道就是氯的味道。自來水加氯消毒殘存在自來水中氯的濃度很低,除了部分嗅覺比較靈敏的聽眾朋友外,一般民眾是感覺不出來的,且此低濃度的氯,對飲用民眾之身體健康是無害的。
二、家中自來水為何有藥(消毒水)味或異味呢?
北水處受理不少民眾反映自來水有消毒水味、藥味或臭味申訴案,但是派員到現場實際勘驗發現,主要原因都是用戶用水設備造成,歸納原因有以下4種:
(一)煮水器具部分(如開飲機、電熱水瓶、水壺等器具):
民眾新購買的開飲機、飲水機或電熱水瓶,因為新材質關係,在初次使用時,常會有異味情形發生。此外,使用一段時間的開飲機、熱水瓶,在蒸汽出口處的蓋子及內膽上方塑膠組件,因長時間受熱會老化碎裂,混入水中導致在飲用時會有一股刺鼻藥味產生,特別是飲用冷水時感受更明顯,而且嚴重時老化碎裂塑膠組件,會形成白色粉狀物漂浮在水裏。
另外市售不鏽鋼水壺上方若有塑膠配件,亦會造成煮過的水有異味,例如燒開水時會鳴叫之琴音壺,它產生聲音的地方或握把如果是塑膠製品,因煮沸時水蒸氣冷凝進入水中,皆有可能產生異藥味。
(二)建物內管線部分:
民眾家中因裝潢等原因,將自來水管線、彎頭及轉接頭等更換成塑膠材質,因為需要使用接著劑來連接管材,完工後民眾初期用水,就可能會發生接著劑味道釋出情形。另外還有在水龍頭加裝園藝用之橘色塑膠軟管接水,或者曝曬在太陽下的硬質塑膠水管,皆可能因材質味釋出而造成自來水有異味。
(三)水池水塔部分:
1. 水池、水塔是造成水質異味最多的地方,例如水池內馬達故障潤滑油滲出,自來水就會有汽油味;馬達、管線或管件因生鏽,產生鏽味及紅水;若水池位在地面 (筏基)下,因為附近常緊鄰水溝、化糞池,就可能有污水溢入水池內,而產生臭味。或者水池水塔無人孔蓋、未密閉或溢流口及通氣管管口未設防蟲網,雨水或異物侵入,亦會造成異味。
另外在通風不良的地下室進行油漆、消毒或水池旁堆放揮發性溶劑(如發電機的柴油桶或油漆桶等)都可能會造成水池內自來水產生異味。
2. 另一種狀況為大樓或社區的消防設施造成的,當定期消防測試後,就易發生水有臭味、消毒水味或泡沫等情形,主要原因為水塔水與消防系統用水共用,其間連結之逆止閥故障,造成消防管內消防水回流至水塔。
(四)馬達直接抽水:
就是指馬達直接自給水管抽取自來水至屋頂水塔,而不是從蓄水池或儲水桶間接抽至水塔再取用。因為馬達直接抽水係短時間內大量抽取給水管內水量,在尖峰用水或水壓偏低時產生負壓,遇管線有裂縫,會使外側污水自裂縫處被吸入自來水管中,造成水質污染,並產生臭味。

三、如何自行排除家中異臭味?
(一)煮水器具部分:
新購置之開飲機、飲水機或熱水瓶,因新材質關係初次使用需先清洗再大量清水沖洗,可降低味道產生。老舊之開飲機、飲水機或熱水瓶,當蓋子或塑膠配件老化碎裂變質,建議更換新的塑膠配件。
(二)建築物管線部分:
用戶在自家更換成塑膠管線後,初期以大量清水沖洗管線(殘水可作為拖地或擦拭用),等異味漸淡後,再盛接自來水飲用,但是異味還是需一段時日才會完全改善。其它水龍頭加裝塑膠軟管接水飲用,建議改用飲用水專用透明塑膠管,切勿使用園藝用橘色塑膠軟管;另外被陽光曝曬過之硬質塑膠管所造成異味,初期使用亦先排放即可改善。
(三)水池水塔部分:
屬建物公共設施,改善設備需由大樓管委會或公寓負責人派員處理。每年除定期清洗水池水塔,並檢修水池水塔相關設備,保持水池水塔周圍環境清潔衛生。若消防水回流至水塔造成水質異味,需檢修逆止閥等設備。
(四)馬達直接抽水:
大樓或公寓底樓須設蓄水池或水櫃,採用間接方式供水,使自來水先進入蓄水池,再由抽水馬達打上屋頂水塔後,經下水管分至各戶用水。
|
減塑不減樹!解你的渴!!
(飲水地圖)
市長曾說:「文明城市3條件為上網、喝水、上廁所……能免費喝水就可減少買飲料……」。而飲料的減少購買,就能減少寶特瓶及紙容器使用,進而達到環保減塑不減樹的目的。
寶特瓶從1940年代開始大量運用,這種石化製品至少百年才能分解,因此當時所生產的塑膠,至今依舊存在。專家指出,全球每年約使用5千億個寶特瓶,相當每秒鐘賣出2萬個,疊起來比9座台北101還高,而大量塑膠製品被丟棄至海洋,被魚類等生物吃下肚,在食物鏈中無法被有效吸收,最終反進入我們的餐盤。此外,一個600毫升的瓶裝水,約需耗費18倍水量製造!在缺水的時代,別再讓塑膠瓶跟我們搶水資源了!自備環保杯是個絕佳的選擇,但是喝完自備的水後怎麼辦?
為了環境永續及市民健康,北水處積極推動飲水台的使用,要讓大家用得方便、喝的安心,使臺北市成為國際一流城市,北水處並秉持由內而外、由公而私的推動原則,在公共場所包含捷運車站、公園及運動場所等地點,設置飲水台擴大使用,隨著數量的增加,便利使用與透明管理,更顯重要。
由於傳統飲水台資訊分散,民眾進行飲水台找尋並不容易;此外,水質資訊不透明,即便眼前就有飲水台,對於水質的疑慮,造成使用卻步。為了第一時間提供正面且完整的服務,讓使用者產生信心及共鳴,提高使用意願,減少飲料購買,進而減少寶特瓶及紙容器使用,達到環保減塑不減樹、國民健康之目的。於是,北水處率先進行資訊整合與精進,首創不需下載安裝軟體,單一平台提供完整飲水台資訊及路線導引等進階工具,一次解決找不到、不敢用的問題,提高飲水台使用的可及性,提供更便利、完整且透明的服務。
飲水地圖創新變革如下:
1、整合、精進飲用水資訊
透過臺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整合公共場所飲水機資訊(包含北水處直飲台及北市環保局臺北市公共場所飲水機等資訊),將民眾使用飲水台所需工具與資訊,整合於單一平台,使民眾完整取得大台北地區飲用水位置,可滿足民眾搜尋飲水台的基本需求,進而提高使用信心,並提升市府正面形象。
2、提供直飲台現場照片及水質檢測資訊連結
直飲台現場照片顯示於網頁,提供民眾於搜尋飲水台時,方便比對周邊環境位置;另民眾最關心之水質資訊,透過飲水地圖點選檢測資訊或掃描貼附於直飲台上之QRCode,可取得包含水質檢驗結果、自主維護管理紀錄及管網監測資訊等資訊,使民眾安心使用,不再因水質疑慮而卻步。
3、視覺化地圖取代傳統清單
以地圖點位呈現飲水台分布位置,取代傳統清單模式,使民眾更容易找尋到所在位置周邊之飲水台;亦助益於管理單位掌握飲水台分布情形,對於後續飲水台新設位置之選定,能更為適當。
4、網頁介面,不須下載安裝即能使用
行動上網不但是趨勢,更是現在進行式。透過網頁連結,無須下載及安裝應用軟體,民眾即可隨時取得飲水台資訊!也讓對於資訊工具較為陌生的長者,也能夠輕鬆地獲取資訊。

5、結合Google地圖路線導引服務,擇近使用!
導入民眾熟悉的Google地圖導航服務,使用者可自訂交通方式(開車、大眾運輸、步行、騎單車、乘車),即提供最佳路線及抵達所需時間,並進行路線導引。另外亦提供地標定位功能,突破以往找尋飲水台困難,即便知道地址,卻難以擇近使用之困境。
(網址:https://gismobile.water.gov.taipei/Water
Map_drink/map/map.aspx)
颱風停水怎麼辦
為了因應颱風來襲,北水處已經做好各項供水設施整備工作及緊急供水調度計畫。但是近年來北水處自來水原水來源之一的南勢溪上游區域,常因豪大雨而導致土石崩塌,造成溪水混濁,倘若在颱風期間風大雨大,溪水濁度急遽大幅上升,超過淨水場最大處理能力6千度時,就可能為了保護淨水設施不得不實施暫時停水的措施。
另外加上強風可能會破壞電力設備,導致大規模停電,雖然北水處已備有緊急發電機,但也可能會影響淨水場及加壓站的正常出水。因此,住家沒有水塔的1樓直接用水戶,以及市區周邊較偏遠的供水末端或高地區域,都有可能會出現暫時性水壓降低或停水的情形。
所以提醒民眾在颱風期間一定要提早儲水備用,並且要節約用水,像耗水量比較大的洗衣洗車等用水,建議先暫緩處理,等颱風過後正常供水時再來處理。
為了服務市民,臺北市政府防災資訊網及北水處的網站會開設「颱風專區」,將颱風期間相關的水情資訊集中公布,讓市民可以更方便的透過管道來查詢供水狀態、取供水站開設地點等相關資訊。
颱風期間市民只要在專區輸入住家地址,就可以查詢到住處是否位在減壓供水、停水或正常供水的區域,若北水處發布停水消息,麻煩市民務必要關閉抽水馬達的電源,以免馬達空轉導致損壞。
如北水處為因應颱風期間原水濁度過高導致停水,原先在供水轄區就會適時開設21處 維生取水站,並搭配水車及架設20處 臨時供水站的方式,提供停水期間市民基本的民生用水。
由於緊急取水站及臨時供水站數量有限,難免會造成市民取水的不方便,所以北水處特別與臺北市124所公立學校簽約合作,利用學校現有的水池、水塔、水龍頭等設備,即可方便提供市民取水服務。
124所 學校供水站的選擇,是特別經過挑選的,北水處是依照臺北市學校供水站及緊急取水站的所在位置,以半徑1公里作為供水涵蓋範圍予以佈點規劃,以利民眾真有取水需要時,在住家1公里的範圍內,就有學校供水站或緊急取水站就近取水。
有關維生取水站、學校供水站及臨時取水站的分佈、地點及開設狀況等資訊,都可以在臺北市政府防災資訊網及北水處官網的颱風專區裡查詢。當然也可以直接撥打北水處客服專線: (02)8733-5678,24小時都會有專人接聽電話為民眾服務。
當颱風來臨前,北水處就會先通知供水站學校將水池、水塔儲水維持在滿水位狀態,一旦臺北市政府緊急應變中心發佈學校供水站開設時,學校將會派人到校引導並提供取水服務,民眾即可到住家附近的學校供水站,開啟學校洗手臺的水龍頭直接取水。
如果北水處已經恢復正常供水,但是家裡還是沒有水,可先詢問前後棟樓鄰居家裡是否已有水,若鄰居家裡都有水了,建議先檢查公共及自家的用水設備是否正常,如抽水馬達是否已啟動恢復正常運轉、水池、水塔是否已正常進水等。另外開啟抽水馬達時可以先進行空氣排放,以免空氣阻塞影響正常進水。
如果前後棟樓鄰居也都沒水,可能因為復水後,供水管線前端用戶大量取水,導致管線水壓較低,需請民眾稍作等待。若經等待一段時間後,仍然沒有水時,可撥打 1999或 (02)8733-5678客服專線,將會有專人接聽提供服務。
當北水處恢復供水時,建議先檢視住家水池、水塔內部情形,避免因底部沈積物過多,恢復進水時擾動底部沈積物而造成水濁。若蓄水池已遭水淹沒過,應先將蓄水池內部的自來水抽乾,經洗刷潔淨後,再進行適當消毒,才可繼續蓄水使用。也可直接洽詢北水處推薦的優良清洗廠商服務,廠商名單也可由北水處網站查詢。
另外建議民眾為了維護用水品質,住家的水池、水塔每年至少清洗1次,而家裡如有裝設節水墊片及設備等,也需要定期檢查並適時汰換更新,以確保飲用水安全。
柯市長對於臺北市的施政願景,就是要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的城市,為了達成營造永續環境、健全都市發展之策略目標,北水處也致力提供資訊公開、服務便捷及用戶滿意的服務品質。
為了因應颱風停水問題,近年來北水處除了積極改善淨水場淨水設施的效能外,也已改善高地區域復水緩慢的問題。倘若颱風的風雨太強而造成停水,臺北市政府也會適時開設學校供水站及緊急取水站,讓市民可以在住家附近就近取水。
爾後市民朋友如果對於颱風停水,或者是平時供水方面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撥打北水處客服中心電話 (02)8733-5678詢問,我們一定會竭盡所能來為市民朋友服務。
|
市長蒞臨自來水園區
與民共賞8K環境紀錄片
2019臺北親水節主題活動,「《水起.台灣》8K戶外首映」在7月27日(六)晚上7點於自來水園區播映,當天邀請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觀影,柯市長提到,台灣雨量雖多,但仍是缺水國家,水資源如何運用是執政者需要深思的題目。
本次《水起.台灣》活動為臺北自來水事業處首度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合作,公私協力推廣水資源保育議題,讓民眾體驗8K超高畫質影像技術。《水起.台灣》是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出資籌製,並由日本NHK Enterprises團隊拍攝,以8K攝影器材,記錄臺灣在地水景多樣面貌的環境紀錄片,影片首次戶外播映,藉由戶外展演的方式喚起更多民眾對於水資源的重視,並珍惜水資源。另外,自來水博物館西廂房,已展出「100%純污水製冰所」,展期至9月1日,本作品為臺藝大設計師走遍臺灣100條汙染水源地逐一取水而製的作品,依作品顏色深淺顯示該水源地污染的情形。
活動當天下午由教育中心舉辦「水的奇妙旅程」闖關活動,讓民眾除了體驗水的多樣變化外,也更認識水資源的重要性,並開放自來水博物館夜間展示,搭配薩克斯風4重奏進行暖場表演,設置WATER行動直飲台以及LED燈片,在夜間呈現讓活動熱鬧且更富有特色。
親水節活動至108年8月31日結束,歡迎闔家到園區玩水消暑,共度歡樂暑期時光!
節水小偵探~找出家裡耗水真相
臺北自來水事業為宣導節省水資源的重要,業於108年8月11日上午於自來水園區舉辦「節水小偵探活動」,本處與經濟部水利署、台北市水池水塔清洗廠商協會、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設立12個攤位,以網路報名邀請200位節水小偵探(5歲至13歲)利用遊戲攤位闖關活動,找出家裡耗水的真相(診斷高用水三寶:馬桶、洗澡及洗衣機用水),並藉由與小朋友的互動示範,呼籲全民正視自主馬桶查漏的重要性,本活動現場有安排節水套圈圈、我是神投手、彈珠台挑戰等競賽活動,關關都有精美紀念品可拿喔,另外,過5關的小朋友還能參加摸彩活動,有機會抽中Travel Fox旅狐背包15個、精美傘15把及入園票一組3張共10組等好禮。
近幾年台北市每人每日用水量皆於穩定範圍內,我們要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希望由此次小朋友寓教於樂活動呼籲大眾共同努力,讓節水不只是口號,而是以實際行動,落實水資源永續發展。

本處「SmartRobot智能客服系統」正式上線

為打造嶄新的客戶服務體驗,本處規劃建置智能客服系統,用戶可透過智能客服系統以自然語言快速、精準查詢,並運用圖片、階層式問答等工具,讓答復內容更清楚、易懂,節省用戶諮詢時間。並可輔助本處新進人員教育訓練或值機答詢,確保服務品質,及緊急事件湧入大量來電時,可適時分流話務量,避免棄話。本項服務已於108年7月1日正式上線,請從本處官網/首頁/點選「智能客服」,立即為您提供自來水各項業務諮詢。

臺北自來水園區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8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實地評鑑」
臺北自來水園區於101年2月6日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積極辦理環境教育推廣工作,104年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合格,並於106年展延通過;自101年迄今,環境教育中心已培訓5期環境教育解說員,持續致力發展環境教育主題課程及活動,針對不同的參加對象提供活潑、豐富且多元的課程內容。
臺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於108年7月23日受環保署評鑑,檢視近年環境教育業務執行情形。本中心針對課程教案及教學、外部參與及合作、營運管理及規劃等方面,以簡報及書面資料方式向評鑑委員說明,並於園區實地介紹課程教案內容及執行方式,最後委員們對本中心環教業務的執行多持肯定的看法,並期許在目前的基礎下,更擴大水資源教育的影響力,使更多人了解水資源保育的重要。
豐富且具特色的課程,歡迎大小朋友們來體驗,相關課程請洽臺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官網https://twpeec.water.gov.taipei或電話02-8369-5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