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臭味哪裡來?
一、自來水出現臭味有哪些可能狀況?
(一)煮水器具部分(開飲機、電熱水瓶、水壺等器具):新購買的開飲機、飲水機或電熱水瓶,因為新材質關係,在初次使用時,會有異味情形發生。另外使用一段時間的開飲機、熱水瓶,在蒸汽出口處的蓋子及內膽上方塑膠組件,因長時間受熱而老化碎裂,致在飲用時會有一股刺鼻味道產生,嚴重時產生白色粉狀漂浮在水面。此外,市售不鏽鋼水壺若含有塑膠組件,亦會造成煮過的水有異味,例如燒開水時會鳴叫之琴音壺,它產生聲音的地方或握把如果是塑膠製品,皆有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味道。
(二)管線部分:新換管線、彎頭及轉接頭等塑膠管材,因為有用到接著劑連接管材,完工後初期使用,可能會有味道釋出情形。另在水龍頭加裝非飲用水用塑膠軟管或者家中塑膠管線有曝曬在太陽光下都可能會有異味釋出。
(三)水池水塔部分:1.水池水塔是造成水質異味最多的地方,例如水池內馬達故障潤滑油滲出,自來水即產生汽油味。馬達、管線或管件生鏽,產生鏽水味及紅水。若水池位在地面下,因為附近有水溝、化糞池,污水可能溢入水池內,也會產生臭味。水池水塔無人孔蓋、未密閉或溢流口及通氣管管口未設防蟲網,雨水或異物侵入,亦會造成異味。另外在通風不良的地下室進行油漆、消毒或水池旁堆放揮發性溶劑(如發電機的柴油桶或油漆桶等)都可能會造成水池內自來水產生異味。2.另一種狀況為有消防設施的大樓或社區,在進行定期消防測試後,就發生水有味道或泡沫等情形,主要原因為水池或水塔與消防系統共用,其連結之逆止閥故障,致消防管內消防水回流至水池水塔,造成自來水有異味。
(四)馬達直接抽水:就是指馬達直接自給水管抽取自來水至屋頂水塔,而不是從蓄水池或儲水桶間接抽至水塔再取用。因為馬達直接抽水係短時間內大量抽取給水管內水量,在尖峰用水或水壓偏低時產生負壓,遇管線有裂縫,會使外側污水自裂縫處被吸入自來水管中,造成水質污染,並產生臭味。
二、如何自行排除前述自來水臭味狀況?
(一)煮水器具部分:新購置之開飲機、飲水機或熱水瓶,初次使用請大量排水,可降低味道產生。對於老舊之開飲機、飲水機或熱水瓶蓋子或塑膠組件老化碎裂變質,建議找廠商更換新的塑膠組件。
(二)管線部分:自家更換或陽光曝曬塑膠管線,初期先大量排除管中的自來水,等異味消失後,再盛接使用。其它因龍頭接裝塑膠軟管造成異味,拆除該軟管即可改善。
(三)水池水塔部分:大部分屬公共設施,改善設備需由大樓管委會或公寓負責人派員處理。每年除定期清洗水池水塔,並檢修水池水塔相關設備,保持水池水塔周圍環境清潔衛生。若消防水回流至水塔造成水質異味,需檢修逆止閥等設備。
(四)馬達直接抽水:須設蓄水池採用間接供水,使自來水先進入蓄水池再由抽水馬達打上屋頂水塔,後供各樓用戶使用。
三、若仍無法自行解決,該如何處理?
若家中有任何水質問題可來電北水處24小時客服專線(87335678),北水處將派員至用戶住處檢查用水設備及檢驗水質,並提供改善建議,若用戶僱工改善,我們也會配合複查到水質恢復正常為止。
|
維護純淨水源,守護用水安全
北水處目前供水轄區涵蓋臺北市全部及新北市中和、永和、新店及三重等地區,供水人口約 394 萬人,若加上支援新北巿板橋、新莊等地區人口用水,實際供水人口超過 500萬人,每日出水量 230 萬噸,是北臺灣最大的供水系統。而這些地區的用水有 97.4% 是由新店溪水源供應,因此新店溪水源可以說是大臺北地區的用水命脈。
104年8月7日蘇迪勒颱風挾狂風暴雨侵襲,於新店溪上游降下豪雨,集水區多處崩塌,原水濁度瞬間暴增,造成淨水處理極大困難。面對全球氣候急遽變遷,日後可能有相同或更惡劣風災肆虐,亟需更積極且有效之應變作為。
為因應新店溪上游集水區坡地崩塌、邊坡滑落等災情,造成下游淨水場原水濁度飆升問題,行政院指示成立「新店溪上游流域保育治理工作分組」作為跨部會專責推動平台,由經濟部水利署邀集內政部、農委會、交通部等相關單位以及專家學者等組成,中央與地方合作,跨部會共同推動、協調與追蹤列管流域保育治理工作。
經各單位多次開會討論,擬訂「新店溪上游流域保育治理」綱要,以「建立流域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加速集水區保育治理與管理」、「加強河川治理、規劃與非工程措施」及「建構高濁度因應處理及備援能力」為四大工作區塊,以提升防災預警、保育集水區土地、改善防洪能力、降低濁度影響,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產業合理發展,確保大臺北地區之水源水質水量。
北水處設有專責單位及人員進行水源區保護工作,除訂有計劃型水源巡查及溯溪查察作業外,並不定期針對可能污染源進行突擊性檢查作業,期使完全掌控各項可能危害水源水質的因子。以103年度為例,水源區陸域巡查385次、水域巡查159次,主要取締包括:濫墾、垂釣、游泳、行駛船筏等禁止行為,統計103年度共舉發違規案件11件,在北水處嚴格列管追蹤下,違規案件已全數改善完成。
為持續追蹤新店溪青潭堰上游,主要蓄水河段可能的水源污染來源及其污染程度,本處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研究團隊合作,導入先進的分子生物檢驗技術,並與傳統濾膜法進行平行比對,將已確認之污染源函請相關主管機關處理,目前相關污染源多已改善,顯示成果相當顯著。
以環保署歷年監測各大水庫之卡爾森優養指數,上游翡翠水庫多位於普養或貧養程度,且呈現相對穩定。另歷年來本處水質檢驗結果亦顯示,新店溪水源區原水之氨氮及總有機碳含量極低,農藥為檢測不出,重金屬為檢測不出或遠低於水質標準限值,水源之糞便性及有機污染程度極輕微,需氯量均小於1ppm,驗證蘇迪勒颱風前水源水質一直都維持在良好狀態。
然而蘇迪勒風災造成烏來地區多處崩塌後,目前只要上游集水區下起午後雷陣雨,新店溪原水濁度立即飆升,接連9月28日杜鵑颱風大雨沖刷,更產生原水夾雜細微表土顆粒之白濁水,對淨水處理造成極大困擾,北水處將持續監測掌控水源區之水質變化。
為嚴格管控淨水處理確保水質,北水處除持續進行設備改善提升淨水效能外,並參考先進國家做法,採用多重屏障策略,確保出水水質安全。同時自行訂定較「飲用水水質標準」嚴格10倍之內控標準,管控淨水場出水水質,並利用連續偵測儀器全天候監測,使任何時刻之出水均能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北水處將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為廣大用戶保護好活水源頭及飲用水安全。
|
2015公館聖誕季12/5~12/31自來水園區歡樂登場!
一年一度的公館聖誕季又來了!從12月5日起到12月31日,北水處將在自來水園區舉辦為期1個月的公館聖誕季,今年搭配「晶雪聖誕 花現水博館」主題,透過一朵朵冰晶雪花不斷飄落的燈光特效,將自來水博物館幻化為冰雪世界中的城堡,呈現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聖誕氛圍;此外,園區除了在入口處設有大型禮物盒及雪橇麋鹿等裝飾提供民眾互動合影外,還有許多花卉造景及聖誕燈飾,濃濃的聖誕氣息,不管日夜拍照都美麗。
在活動方面, 12月19日晚間將於水園區舉辦聖誕音樂會,除了有核桃 KurumiQ、The Lighters 萊特姊弟等樂團進行演唱外,今年再次邀請到葉樹涵教授及臺師大管樂隊在現場為大家帶來壓軸表演,今年表演內容融合歌劇曲目,保證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音樂體驗;此外,為與民眾同歡,自來水園區(12/19)當天開放免費入園,還有聖誕老人互動及視障按摩體驗,歡迎大家一起來園區慶祝聖誕佳節。
今年公館聖誕季活動期間從12月5日起到12月31日止,除週一休園外,每日營業時間延長至夜間8點(售票至7點止),讓大家都能到自來水園區共度美麗夜晚;更多活動資訊請上臺北自來水事業處(http://www.water.gov.taipei/)或自來水園區(http://waterpark.water.taipei/)官網查詢。
省水產品購置補助開跑
為了鼓勵民眾節水,只要民眾購買具有省水標章的省水馬桶或省水暨節能的洗衣機,透過郵寄、網路和臨櫃等方式申辦,每座省水馬桶及每台省水暨節能洗衣機分別補助新臺幣2,000元(如果發票或收據金額低於2,000元者,以實際購置金額為限),且每個用戶最多可以申請一台洗衣機及兩座省水馬桶!
補助購買期間自104年11月7日起至105年2月29日止(以購買發票或收據所載日期為認定依據),但期間屆滿前經濟部水利署得因補助款(新臺幣5億元)用罄,就會公告終止補助。補助申請期間自104年12月1日起至105年3月10日止。民眾提出申請時要記得備妥水費收據影本、寫好的補助申請表、購買受補助產品的發票收執聯或收據正本、保證書卡、身分證明文件還有存摺影本,就可以郵寄到各受理單位申請了!
另外要強調一下,臨櫃申請收件以及辦理時間較長,平均要2-3小時,所以建議各位民眾多多採取郵寄或網路申辦,省時又方便喔!
2015臺北自來水園區親子手作課程及水水小學堂環境教育活動
臺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於9月至11月共計辦理6場假日親子手作暨小農夫體驗坊,包含柚香飄&柚子娃娃DIY、打造自己的氣象站‧天氣瓶DIY」及生菜種植&魚腥草平安袋DIY等課程。大小農夫體驗栽種秋冬作物的樂趣,也同時認識忌避作物的妙用。DIY手作課程則搭配節氣與節慶,十月份為搭配中秋節應景,一起手作柚子娃娃,並且認識柚子的保健功能,吃剩的柚子皮還能再利用,製作環保清潔劑,減少水污染!親子科學實驗系列則以前導課程以百寶袋揭開淨水流程的神秘面紗,大小朋友想一想一日生活中與水的關聯性,乾淨的自來水又是如何而來的呢?藉由生動的太陽寶寶與水滴寶寶動畫短片,認識淨水場的自來水處理的簡要三大步驟。
天氣瓶源自於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神秘氣象球,源自於17世紀歐洲的天氣預報儀器 「Storm Glass」,由一名英國海軍上將發明。在清澈的玻璃瓶中封入樟腦、硝酸鉀、氯化氨、蒸餾水和酒精,密閉空間中的混和液會隨著氣候產生各種型態萬千的美麗結晶。十月份正是帶些微冷寒意的季節,或許能觀察到天氣瓶內羽毛狀的結晶。當有星星狀結晶時,則代表著可能是下霜、下雪的天氣。
每一滴從天空降下來的雨水或是轉開水龍頭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11月環教中心來了23位直潭國小的小朋友參與水水小學堂<水滴的旅行>課程,我們先與學員們分享自來水的歷史及建設,藉由古今用水習慣的演變,讓小朋友了解自來水誕生的秘密;接連著兩個戶外活動,設置關卡,模擬古時候的自來水設施取水、淨水、配水的過程,使學員加深印象;實際走訪自來水博物館觀察建築特色及唧筒機具,感受自來水設施的演進,最後,利用大風吹的團康活動,融入水資源匱乏的議題,讓學員從中感受可用水的珍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