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水質報您知!
北水處為確保民眾飲水安全,於民國72年起設立「水質監測系統」,在原水、淨水場、輸配水管網到用戶代表點設置水質偵測站,連續監測濁度、餘氯、酸鹼度等水質資訊,再經由數據專線傳送,集中監控即時水質資訊,最後透過網路,將資訊傳送至北水處網頁,供民眾查詢。
北水處設置水質監測系統的目的係為全面有效掌握民眾用水品質,24小時全天候電腦嚴密監測水質現況,隨時掌握水質變化訊息,進行品質管控,以確保民眾飲用水安全。為提昇民眾對自來水的信心,不僅於捷運站及動物園設置水質資訊站,公佈公共場所飲水台即時水質資訊外,更將水質監測即時資訊上網,方便民眾隨時查詢住家附近即時水質狀況,使水質資訊公開與透明化,以徵公信。
水質監測系統即時水質資訊連線上網,每15分鐘即更新1筆資料,民眾只要進入北水處網站(http://www.water.gov.taipei/水質問題/水質狀況/水質線上監測資訊查詢),點選其居住行政區域附近水質偵測站,即可查詢即時水質資訊及濁度、餘氯、酸鹼度等水質趨勢圖;或點選分區地圖,再依行政區查詢,即可依Google Map顯示之地圖,查詢住家附近即時水質資訊及趨勢圖。
|
你我應知如何因應濁水現象
一、颱風強降雨造成原水濁度升高的原委
104年8、9月遭受蘇迪勒及杜鵑颱風狂風暴雨侵襲,於新店溪上游降下豪雨,集水區多處崩塌,原水濁度瞬間暴增,造成淨水處理極大困難,北水處緊急關閉淨水設施因應,惟仍有部分較不理想的水流入供水系統,造成市民生活用水不便。面對全球氣候急遽變遷,日後可能有相同或更惡劣暴雨或風災肆虐,亟需更積極且有效之應變作為。
二、政府的因應作為
北水處已從104年風災處置過程中汲取經驗,重新檢討修訂面對原水高濁度之相關標準作業流程及具體改善作為,並規劃推動中、長程改善方案,以確保大臺北地區500萬人口用水安全。另為因應新店溪上游集水區坡地崩塌、邊坡滑落等災情,造成下游淨水場原水濁度飆升問題,臺北巿政府已於行政院會建議中央重視新店溪上游集水區保育治理工作,希望經由中央與地方的合作早日將相關問題解決,讓雙北市民的用水更有保障。
依據最新105年1月行政院核定「新店溪上游流域保育治理及區域穩定供水綱要計畫」,作為中央到地方專責推動流域保育計畫,由經濟部水利署邀集內政部營建署、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農委會林務局及水土保持局、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及北水處等相關單位組成,中央與地方合作,跨部會共同推動、協調與追蹤列管流域保育治理工作。
本綱要計畫擬訂「建立流域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加速集水區保育治理與管理」、「加強河川治理、規劃與非工程措施」及「建構高濁度因應處理及備援能力」為四大工作區塊,以提升防災預警、保育集水區土地、改善防洪能力、降低濁度影響,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產業合理發展,確保大臺北地區之水源水質水量。
三、北水處守護巿民飲用水安全的精進作為
為嚴格管控淨水處理確保水質,北水處除持續進行設備改善提升淨水效能外,並參考先進國家做法,採用多重屏障策略,確保出水水質安全。同時自行訂定較「飲用水水質標準」嚴格10倍之內控標準,管控淨水場出水水質,並利用連續偵測儀器全天候監測,使任何時刻之出水均能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
良好的原水水質及穩定的水量是提供質優量足自來水的基本要件,水源保育工作在北水處及相關主管機關一點一滴持續的努力下,才能讓新店溪水源區的原水水質,在全國各水源區中名列前茅。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水源區上游觀光業的蓬勃發展、遊客快速增加,及全球氣候極端變遷影響,水源水質有逐漸惡化的趨勢,水源保育工作的挑戰日益嚴峻,北水處將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為廣大用戶保護好活水源頭及飲用水安全。
施工品質優,市民用水安
北水處自2006年起推動「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計畫」,本計畫將執行20年之長程管線汰換工作,以改善供水管網及降低漏水率為重要目標。預計投入230億元推動漏水防治,計畫汰換範圍包括臺北市及新北市之北水處供水轄區,分區逐年汰換更新配水管,同時將配水管上之用戶給水外線更新為最先進的不鏽鋼管材,讓臺北管網能夠跟先進國家一樣,有效率地運用有限的水資源。執行完成後預計於2025年將漏水率降低到10%以下。
要達到施工品質優良,首要即是培育優質的工程人員,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訓不是一蹴可幾的。北水處教育中心設立的自來水配管工程訓練場,開設管線及換表工程廠商訓練班,監工人員專業研習班,並提供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辦理廠商訓練,為同業優秀人才養成貢獻良多。
|
水鄉庭園開放戲水趣 自來水園區與你共度歡樂暑假
炎炎夏日到來,自來水園區內季節性開放的「水鄉庭園」戲水區也已在5月1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北水處表示,水鄉庭園內設有兒童溜滑梯、滑水道等遊戲設施,加上水深僅約40-50公分,非常適合學齡孩童戲水,加上戲水區由公館淨水場直接供水,開放期間還有專人定時檢測水質,確保衛生無虞,全區設有救生員及水巡助理,時刻維護戲水安全,每年都吸引數十萬民眾前來遊玩,是臺北市熱門的夏季戲水勝地。
北水處表示,以往水鄉庭園皆在6月初開放,今年鑑於水情良好,加上民眾詢問熱烈,且戲水區已完成設施更新作業,因此特別於5月中旬開放,讓民眾可以提早享受戲水消暑趣味;北水處強調,水鄉庭園雖然提前開放,但6月底前到自來水園區遊玩,都屬「非夏季票價」,全票僅需50元,優待票更只要25元,即可入園享受戲水樂趣,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自來水園區鄰近公館捷運站,除了交通便利,園區內還有自來水博物館古蹟設施以及小觀音山自然生態,是民眾夏季旅遊踏青的好去處,且今年6月下旬自來水園區將循例舉辦臺北親水節,除了擴大戲水設施區域外,更將舉辦周末原住民文化系列表演活動,歡迎大家屆時一同來自來水園區玩水看表演,共度歡樂暑假;詳細票價、營業時間及活動內容,歡迎洽北水處客服專線(02)8733-5678、園區管理中心(02)8369-5104詢問,亦可參考自來水園區網站http://waterpark.water.taipei了解。
水水小學堂、主題活動DIY及假日親子DIY「阿嬤的草仔粿」
水水小學堂: 水龍頭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4月份來自復興鄉的小朋友參與水水小學堂<水滴的旅行>課程,我們與學員們分享自來水的歷史及建設,了解自來水誕生的秘密,接著設置關卡,模擬古時候的自來水設施取水、淨水、配水的過程,使學員加深印象;3月份南湖國小朋友則參與了<管管相連到我家>課程,小朋友分組操作進行水管建設的活動,先進行量測與規劃再進行水管的建設,透過此活動讓小朋友了解自來水供水的管線工程,其實是非常複雜與困難,每滴乾淨的水都是得來不易;5月份泉源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小朋友參與<森森不息-大自然的淨水場>課程,透過繪本的演出傳達森林、植物構造功能與淨水的作用,再經由實驗具體呈現植物如何留水與淨水,讓小朋友知道樹木對水及環境真的很重要。
環保署補助案及教育部補助案:5月份建國國小及林森國小的小朋友到環教中心參加<水源來如此>課程,除了帶大家認識自來水,了解淨水流程及百年古蹟自來水博物館,也讓大家化為小小工程師,實際體驗自來水管的建設,並帶領小朋友一同參與節水行動,讓更多人共同珍惜水資源!
4月假日親子DIY: 配合清明節,舉辦了阿嬤的草仔粿親子DIY活動,講師介紹草仔粿的由來及節慶的習俗,另外也帶大家認識閩南的草仔粿跟客家的草仔粿有什麼不同,最後講解草仔粿的材料與作法,並帶領親子一起動手做,品嘗自己動手做的草仔粿,大小朋友們都吃得很開心。
輕鬆節水的小技巧!
目前臺北市每人每日用水量約為218公升,只要每人每日節省10公升,全臺北市就能累積相當多的節水量!因此首先建議大家換裝省水器材(如省水馬桶、省水龍頭等),同時養成節水好習慣,我們提供一些節水的妙招給各位民眾,希望各位跟我們共同響應節水:
(一) 植物澆水時間應選擇在早晚陽光微弱的時候。
(二)多人洗澡時,最好一個接一個連接不要間斷,可節省等待熱水流出的冷水流失量。
(三)勿對著水龍頭直接洗碗、洗菜、洗衣,應放適量的水在盆槽內洗濯,以減少流失量。
(四)定期檢查馬桶、水塔、水池、水龍頭或其它水管接頭,以及牆壁或地下管路有無漏水情形。也可在馬桶水箱中滴入幾滴色素,等20分鐘後檢查馬桶中有無有顏色的水流入,以確定馬桶是否漏水。
(五)將所有水龍頭關緊並確定這段時間無人用水,檢查水表是否仍在動,以確定屋內或地下水管有無漏水;水龍頭關緊後仍在滴水,要速換橡皮墊。
(六)對於社區的澆灌用水,建議可以用回收水取代自來水,臺北市政府衛生下水道工程處就有提供回收水讓民眾取用,有意願的民眾可以上網查詢(http://www.sso.gov.taipei/ct.asp?xItem=47784997&CtNode=64375&mp=106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