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肩負大臺北地區約390萬人口供水重任,設有長興、公館、直潭、雙溪及陽明等5座淨水場,目前出水量約為每日 250餘萬立方公尺。其中以新店溪為水源之長興、公館及直潭淨水場,出水量佔總出水量之97.5%,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出水量僅佔約2.5%之雙溪及陽明淨水場,則因位處陽明山、北投高地區,水源分散山區,對於高地供水更是功不可沒。

取水來源說明

淨水處理流程

■攔污柵.沉砂池.取水口
取水口設有攔污柵,以阻擋垃圾及樹枝等污物,並設有沉砂池,以降低水流的速度,使原水中顆粒較大較重的泥砂,進行初步沉降。之後,再引取適量的原水經由導水渠道輸送至淨水場分水井。
攔污柵.沉砂池.取水口
■分水井
作用在調節水量與水流,把經過沉砂處理的原水,分送至各淨水處理單元。部分淨水場在此階段即進行加藥作業,偵測原水水質後,將多元氯化鋁或硫酸鋁混凝劑加入水中,促使水中雜質凝結成小顆粒,以便後續沉澱與過濾等淨水處理作業;並且在水中加氯,以達消毒、殺菌之作用。必要時再加入氫氧化鈉藥劑以調整水質酸鹼度,使水質保持中性。
分水井
■快混.混凝池
原水在快混池接受快混機高速攪拌,使水中殘留雜質與所添加的藥劑充分結合,形成稱為「粒子」的懸浮顆粒。懸浮在水中粒子,進入混凝池後,繼續緩慢攪拌使粒子間相互碰撞吸附逐漸變大變重後,形成稱為「膠羽」的懸浮物質,再引進沈澱池。
快混.混凝池
■沉澱池
混凝後的原水流經沉澱池前端時,顆粒較大的雜質就會沉到池底,池中特殊設計的傾斜管可增加膠羽間相互碰撞的機會,膠羽經由傾斜管慢慢沉澱後,上層清澈的水就匯集流往快濾池。
沉澱池
■快濾池
由無煙煤、濾砂、礫石等按照顆粒大小層層堆成濾床,濾床上有成排的渠道,可使水平緩的往下流。水中細微顆粒經由濾床砂層阻隔的作用,過濾出真正清潔乾淨的水。由於過濾層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累積雜質而降低過濾效果,須進行所謂「反沖洗砂」作業,利用強力水壓將乾淨的水從濾池底部向上沖洗濾料,以清除濾層中的雜質,確保良好過濾效果。
快濾池
■清水池. 抽水站
經過過濾之清潔乾淨的水,在清水池中會再加氯做最後的消毒,此即完全符合飲用水標準之安全衛生的自來水。清水池上面設有抽水站,利用抽水機將自來水經由輸水管抽送到配水池,再分送到用戶家中的水塔。
清水池. 抽水站
■污水池
在淨水處理過程中,產生之沉澱淤泥及快濾反沖洗砂廢水等,均排入污水池,再利用污水泵將淤泥抽送至淤泥處理廠。淤泥在淤泥處理廠中將經由濃縮、脫水等程序,壓製成淤泥餅,並將淤泥餅以再利用方式處理,即廢料變原料,使得淨水場成為百分之百的零污染、零排放之環保工業。
污水池